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修行能证果,修行能入三摩地,立大宏愿,广渡众生,才是佛门中的‘龙象’。 ◎人一旦太执著于‘色相’,太迷恋于‘我相’、爱争面子,必然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凡事在意的结果,便会感到别人都在注视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大威神力观世音菩萨

    得道证果史话碑』,碑文中说:「妙善公主,在此香山修炼得道,妙善公主的舍利(遗骨)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(公元一零六八年)重建的『大悲观音塔』下面。」『大悲观音塔』是结构坚固雄伟的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,现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267899.html
  • 云楼佛教艺交杂录(上)

    于】天,仰扪白日。盘镇於【龙按:於,「底本」、「大本」并作于】地,俯镜沧海。云霞沆瀣,霏拂轻襟。虹霓鸳鸾,胜承飞鸟。华果竞发,常迷四时。药草森罗,孰分亿品?道猷往而证果,与公赋不能申。寺基本属始丰,峯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267972.html
  • 宗教教育与社会的关系

    」这个字眼呢?因为人是透过不间断的深刻修炼,所谓经历「一番寒彻骨」的修持,而后来能体「梅花扑鼻香」的证果。   宗教的第二个层面是从自我训练的修持;接上社会现象发展的「现世」法,有此一接,便是慈悲心所...

    陈怡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168200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有净、秽之分。另依所证果位的不同亦可分为四种,西方的安养国清净,宝树、宝池又能有正定聚,是个凡圣同居的上品净土。修方便道断四住惑故称方便,又无明未尽称之有余,声闻、辟支佛所生之处称之方便有余土。行真实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晚明“狂禅”考

    某刻金刚证果,属余为引。余恐今时狂禅有为取相之讥者,为之略述其概焉。(万历二十八年,即1600年作)[4](卷一八)  根据上面的材料,可以知道“狂禅”在当时是十分盛行的思潮。袁宏道还在另一处提到狂禅:...

    赵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968345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大小乘人志愿既异,故其行也广狭亦殊;小乘人但观四谛缘起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等而护圣果,大乘356页人则须六度万行始成菩提也。  所云果者:菩提涅槃为二转依。然又随大小乘修行不同而证果有异。声闻菩提不证法空...竟师,乃明其非是。大论序十义对观,真实序六事显别,大小广狭,本原不侔也。今略言其异,亦有三端:一者瑜伽之教普被三乘,戒定慧三,修行证果无不备明;唯识之教,为大乘说,于三学中唯专于慧,独详于境,行果俱略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达摩出身传灯传

    思救国王   达摩师自睹异见王所为如此,喟然叹曰:“不信佛则忘善,不用旧则废法,德薄者蒙厚祸。我不思坐视宗庙沦亡,当思有以救之。”即念无相宗二首领,其一波罗提者,与王有缘,将其证果,此可与使者。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5668727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十二相;三、身体健康无病,安稳快乐;四、寿命长远,为天下第一。转轮王出现时,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没有天灾人祸。此乃由过去生中,多修福业,可惜不修出世慧业,所以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,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

    彼处明般若德,此经明其智能门难解难入,我所得智能微妙最第一,乃至决了声闻法,是诸经之王,皆是般若。彼经明解脱德,此经明数数示现现生现灭,随所调伏众生之处,自既无累令他解脱,乃至收取万善事中功德,悉得证果,...

    李四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269063.html